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论指导(三)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 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它不是专属于某一民族的哲学,而是国际性的学说,是“世界性哲学”。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结果,除了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这一根本外,还因为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和 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因而中国人民比较容易接受和体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丰富的唯物论和辩 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们正确认识复杂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的哲学基础。①人的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 专业素养、身心素养等,其中哲学素养是基础,它更具备根本性和决定性。②哲学素养为人们远大的政治眼光和坚定的政治信念 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哲学素养能使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精神境界;哲学素养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17、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 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 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 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 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 界定哲学物质概念 的。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错 物质 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他的实物性错)近代唯物论未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物质 18、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包括简单的位移、过程、人类思维运动。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马克思主义观点)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 止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2)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 (3)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夸大绝 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运动 观的错误。 20、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它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2)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 (3)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4)是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5)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6)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