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外在性 B可感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2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 A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 B液体、固体、气体、等离子体 C时间和空间 D实践和社会 3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相对主义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形而上学 5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的错误在于() A否认时空的客观性 B否认时空的无限性 C否认时空的可变性 D否认时空与物质运动的联系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8“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大学士考试网(www.daxueshi123。com)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0《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1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2“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A认为一切物质都是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D揭示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二、不定项选择题 1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A自然界盲目自发的的运动 B动物的本能活动 C人的感性活动 D人的感性认识 E人的实践活动 14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中 华 考 试 网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的过程 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16《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 A指出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论和二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C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E结束了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物质观
18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 A形式 B主体 C承担者 D属性 E基础 19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A它是辩证法革命本质的根本体现 B它是理解运动的前提 C通过静止可以衡量运动 D它是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E它是事物相互区别的基础 20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惟一特性 B根本属性www.ExamW.CoM C存在方式 D内在结构 E外在形式 2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就是运动,不存在静止 E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
三、辨析题 23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所以不存在静止状态。 四、分析题 24“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5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 材料1 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www.ExamW.CoM 材料2 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 材料3 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2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材料3列宁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