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环境微生物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1)
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 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是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内含物。 细胞膜:是围绕在细胞质外面的双层膜结构。 衣原体:是仅在脊椎动物细胞中生活的专性寄生菌,形态上呈球形或椭圆形,个体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同宗配合:同一菌丝体两菌丝结合形成接合孢子。 酵母菌:单细胞的子囊菌,一般以芽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 碳源:是微生物细胞内碳素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的C的来源。 拮抗:是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某种代谢物质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菌种复壮:使衰退的菌种重新恢复到原有的活性。 DNA的变性:双链的DNA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双链可解链成为单链的现象。 DNA复制:首先DNA的双螺旋解开,其次以每条DNA链作为模板,通过碱基配对的原则合成与之互补的一条新链的过程。 根际微生物:生长在植物根系直接作用土壤范围内的微生物。 物质流:物质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元素的循环。 类菌体:在根瘤组织中形态和功能上和培养基的根瘤菌有很大的区别根瘤菌。 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氧化成硝酸的严格好氧的化能无机营养微生物,包括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反应器:是通过酶、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的固定化,进行物质转化的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的方法。 堆肥化: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人为地促进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物转化的过程。 自生固氮作用:是指微生物独立生活时进行固N的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