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

当前位置: 大学士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政治
  •  将相关知识关联化 近年来的政治考试越来越突显出一个特点:将多学科相关知识点综合起来出题。2011年的试题也是如此。这种特点的出现也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在微观上清楚地把握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含义、内容和意义;另一个则是在宏观上梳理好每一门甚至多门学科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内在联系。那么在平常的复习中,考生就要注意把分属于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融通起来把握,此外,对同一问题,应尝试着从不同学科角...

  • 一是什么时间准备。暑期有部分考生就问这个问题,答复是为时尚早,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强化阶段,大部分考生第一轮复习还没有结束,部分考生心存侥幸没有着手复习,对基本知识点没有梳理好,没有一定习题的积淀,去看分析题会一头雾水,信心受挫,所以建议分析题在冲刺阶段开始备战。 二是准备什么。针对这个问题认识是否清楚是备战分析题的关键。我们回头看历年真题尤其是近两年的分析题是怎么考的,最基本的要知道考研公共课政治...

  •  进入11月末,考研政治的复习也进入到了冲刺阶段。冲刺阶段最关键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复习效果。因此,大家在最后不到70天的时间,要坚持到底,不能松懈。根据多年的经验,在方法和效率方面,首先建议大家最好能够请教身边考研成功的人,多搜集些复习经验,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其次,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这两个月的学习计划,包括总体复习计划和每日复习计划,让自己的...

  • 离考研的倒计时越来越近了,马上进入12月份的政治复习,相信大家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台阶,离成功的距离近在咫尺了。那么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复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政治想获取高分,又有哪些复习的诀窍呢?下面就从多年的政治辅导经验出发,给大家提供以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对于考研,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常心对待。常言道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考研是一场智力、毅力与心理的比拼,是智商...

  • 随着考研时间的推进,“形势与政策”的复习也提上议事日程。可是面对一整年度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的复习,可以说是无从下手。下面就“形势与政策”这6分给一点建设性的建议,助你轻松拿下,为考研政治高分助力。 俗话说:“劈柴不对纹,累死劈柴人”,说的就是做事情必须找准方法。那对于我们考研政治的复习也是一样的。“形势与政策”时间之长、内容至多,对于掌握一定复习攻略,尤其显得关键。 “形势与政策”的复习,从宏观...

  •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2009年多选)28.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

  • 2012年的考研备考工作进入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在这最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全方位地复习自己的备考科目,面对一叠叠的复习资料和一摞摞的参考书目,可能会出现无法兼顾、力不从心的感觉,此时一定要放松心态,合理安排各学科的复习时间,针对不同学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抓住重点问题,攻克难点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整体的复习效率。而且12月会有各种期末考试,大家也陷入了复习的疲劳期...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高频考点梳理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006年多选题)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 一是基础、强化阶段的政治试题是否进行到底。 前期,同学们都买了训练题全集,着手比较晚,到目前还没有做完。马上就考试了,大家很急,做还是不做呢?做,时间来不及;不做,心里不舒服。同学,老师给你的建议是没有必要纠结。看自己的情况即可,如果手头题比较少,那就每天可以抽一点时间做几道题;如果手头有成套试题,就暂时把自己试题集放一放。 二是做完的题目如何对待。 比较勤奋的同学,在十一之前基本就把自己政治试题...

  • 1. 近代中国的国情 毛泽东在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2002年单选理科卷)7.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