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

当前位置: 大学士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政治
  • 30,真理(四)★★★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1)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2)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①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的客观性两点)(3)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客观性)②世界是可知的,每个...

  • 2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四)(1)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2)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

  • 2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四)★★★★★(自主创新是重点,要背熟,并进行扩展)(1)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

  • 27、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四)(1)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2)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动力...

  • 26,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四)★★(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的条件:认识完成的标志:运用于实践并取得实际效果。①必须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制作。(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①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②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

  • 25,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四)★感性是基础,理性是升华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特点直接性具体性。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特点间接性抽象性。(1)相互区别:经验论的错误表现为: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②感性...

  • 24,传统哲学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四)“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以行验知,以行证知①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两方面。知行相须,知行互发。②知和行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知行两端,不离不一。③重视“知”的作用。知然后行,“行为知功”。④重视“行的”的作用。行而后知。...

  • 2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四点:提供新课题;经验材料;研究手段;规定发展方向(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思想本身不是现实力量,和实践相结合才会变现实,...

  • 22,认识(认识论三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反映论和先验论、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四)(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②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③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2)认识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的人;主体对信息的选择表现:感觉...

  • 21,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07年新加)(三)★★★★可能就某一部分展开考,重点。(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科学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