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

当前位置: 大学士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政治
  • 网络公德与网络立法【解题思路】1.网络技术的社会作用;2.在网络生活中加强公德自律的方法;3.网络立法应该坚持的原则。【答案要点】1 .网络技术的社会作用: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了生产...

  •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择业观、创业观,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解题思路】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3.树立正确的创业观;4.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答案要点】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

  •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解题思路】1.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2.环境立法应遵循的原则。【答案要点】1.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应当注意的问题:(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与其他自然...

  •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说,革命会引起下层...

  •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这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

  •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一是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

  •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

  •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它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利权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

  •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第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包括孙中山在内的许多中国革命先驱者早年也曾尝试采取和平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l 89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是,李鸿章并没有重视他的意见。同时,他在北上京津的过程中,也发现清朝的更严重的腐败状况。于是,他确信和平改革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决心以革命的方法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