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

当前位置: 大学士考试网 > 考研 > 专业课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名词解释1.毛泽东的法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无产阶级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一般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的具体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进程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揭开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史的崭新篇章,而且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

  • 第四章 法理学概述名词解释1.法理学:从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出发,我们认为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2. 法律思维方式: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从法律的角度和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是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法治国家中,一切法律问题都必须用法律思维方式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简答题1.简述法理学研究对象。...

  • 第五章 法的概念名词解释1.法律: 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例如,就我国现在的法律而论,它包括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为了加以区别起见,学者们有时把广义的法律称...

  • 综合练习题名词解释1.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2.法的编纂又称法律编纂、法典编纂,指立法主体在法的清理和汇编的基础上,将现存同类法或同一部门法加以研究审查,从统一的原则出发,决定它们的存废,对它们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形成集中统一的、系统的法。法的编纂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应由有权立法的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其结果是产生新法或法典。法的编纂的主要任...

  • 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汇总1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2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汉字的结构3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古书中的用字4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名词解释(一)5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名词解释(二)6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古今词义的异同7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词的本义和引申义8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同义词的辨析9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古代汉语的...

  • 2015古代汉语考研古文阅读指导汇总1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滕王阁序2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宋词五首3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登楼赋4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唐诗十首5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湘夫人6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终风7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报任安书8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尚贤9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论贵粟疏102015古代汉语考研指导:五蠹112015古代汉...

  • 滕王阁序一虚词:1 、时维九月:加强判断语气的副词。2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岂、难道。3 、盛宴难再;第二次。4 、敢竭鄙诚:自谦冒昧之称。二实词:1 、地接衡庐:接壤。2 、扶摇可接:“扶摇”旋风。“接”,靠近、达到。3 、接孟氏之芳邻:交接交往。4 、控蛮荆而引瓯越:引附、遥控。5 、恭疏短引:小引子。6 、胜友如云:非同一般的(形)。7 、躬逢胜饯:盛大的(形)。8 、烟光凝而暮山紫:...

  • 宋词五首一字:华—花,镫==灯二词:1 、羽扇纶巾谈笑间:是儒将的装束。2 、烟里丝丝弄碧:“弄”,舞弄、飘拂。“碧”,指嫩绿色的柳枝。3 、梨花榆火催寒食:“寒食”,清明前二日是寒食节。朝庭于清明以榆柳之火赐百官。这句是说送别之时,正是梨花盛开寒食将至的时候。4 、津堠岑寂:双声联绵词,寂寞。5 、应是绿肥红瘦:“绿”指叶,“红”指花。这句指经春末夏初的风雨,庭园中当是花残叶茂的景象了。6 、胡...

  • 登楼赋一虚词:1 聊暇日以销忧:姑且。2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信”,确实。“曾”,则,那么。(表轻微转折)3 、孰忧思之可任:哪个。二实词:1 、实显敞而寡仇:匹配。2 、曾何足以少留:短暂的居留。3 、背坟衍之广陆兮:“坟衍”,偏义复词。泛指高地,坟,地势隆起。衍,地势平坦。这里意义偏重于“坟”。4 、临皋隰之沃流:偏义复词。泛指低洼地势。“皋”,水边高地。“隰”,低洼之地。这里...

  • .为什么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这个时期,没有国家,也没有法律。首先,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难以为法律的存在提供经济基础。其次,原始社会没有给法律的存在提供权力基础。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答:一、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必然产生法,国家与法都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法的起源是社会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