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

当前位置: 大学士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政治
  • 1.割地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涉及香港问题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2.赔款《南京条约》赔款2100 万银元。《马关条约》赔款2 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4.5 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3.中法战争:1883—1885 年,签订《中法新约》。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

  • 2014年5月25日考研时事政治(国内)1、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俭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制度是保证,落实是关键。除大力削减“三公”经费外,不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还带头厉行节约能源资源。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人均用水量、用电量、公务用车用油量同比分别下降4.14%...

  • 怎样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一、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一)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列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二)在延安整风时期逐步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1)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个概念。(2)1943年7月刘少奇在论述毛泽东及其思想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 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汇总1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12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3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4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45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6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67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78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892...

  •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的最后防线。社会保险特点: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强制性:由国家立法推行,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劳动者必须参加。互济性:参加者先尽到缴费义务,后享受补偿权利,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储备性:社会保险基金在风险发生前筹集,风险发生后使用。补偿性:参加...

  •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体制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监督机构。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组成的经理层是公司决策的执行机构。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在坚持国有资产由国家统一所有的前提下,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两级所有)。2在国务院、省级、地市级人民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

  • 市场经济混乱:失信行为盛行,商业欺诈层出不穷,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肆虐。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增加就业。第三稳定物价。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

  • 不分等额股份,最低注册3万,股份转移上有限制,股东按出资比例享受权利。允许建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为10万,一自然人只能设立一个一任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由2个人以上200人以下发起设立,最低注册资金为500万,公司资产分灯蛾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少数公司经批准可上市,公司采取发起和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起人认购不少于35%,公司成立后发起人,股东不得抽逃出资,一股一票表决权,按股享权。有限责任...

  • 20世纪30年代酿成世界性经济危机,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逐渐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开始运用计划手段来调节经济。将计划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它们各自的功能和发挥作用的领域,使之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才能实现资源最优秀配制。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长处主要表现在: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运行。对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