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

当前位置: 大学士考试网 > 考研 > 专业课
  • 人际关系的建立原则(动机)1、自我呈现论——是交往者通过自己的言行向他人呈现自我,即将较好的自我形象呈现给他人,以达到影响他人、控制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2、社会交换论——人际交往也是讲究报酬与代价,除非双方得利,否则难以维持。人们总是尽可能地使报酬大于代价,所以人倾向于保持对自己有益的人际关系。3、社会实在论——为了维护和发展某一群体,其个体通过人际交往参照他人标准,使自己的态度行动与他人保持一致...

  • 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1、定义:运用语言符号或语言符号相互之间的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包括工具性交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告之对方,并影响之。满足需要的交往——表达感情、解除内心紧张,求得对方理解同情。2、人际交往的特点——◆交往双方都有是积极主体:对方总是在主动地反馈信息,主方则按照反馈调节自己的言行,是相互施加影响的过程。◆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方的关系:交往不只是信息沟通...

  • 关于“态度形成”的理论1、学习论——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两种强化:正与负。青少年:同伴赞许(强化)的作用比父母反对的作用要大得多◆ 模仿学习:初级学习形式。从态度的外部特征(言谈、举止)——态度的内涵(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人格等)◆ 鉴别学习:掌握了社会规范,形成了自己的评价系统之后。2、诱因论观点:态度的形成是人们权衡利弊的结果;外部诱因的强度决定人最终的态度。1)认知反应理论(cogni...

  • 社会态度的改变一、社会态度转变的方法态度转变有方向的、强度的。由消极——积极、由不赞成——很不赞成。1、说服宣传:如通过交流意见、参观访问、观看电影、电视等。◆ 说服宣传要实事求是:过分夸大会使人不信任。◆ 说服宣传要晓之利害。使受众产生心理压力、威胁,只有听众劝告改变态度。但要区分两种情况:1)需要立即改变态度,则宣传要能引起恐惧心理。2)如果需要人们延续一段时间改变态度,则不必过于强调危险。◆...

  • 社会态度的形成一、态度的形成的过程凯尔曼态度变化三阶段——服从、同化、内化:◆ 服从——为取得报酬回避惩罚而采取的表面服从行为。权宜之计,司机对交警的服从。◆ 同化——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以取得与他人的一致。是否能同化取决于他人或群体的吸引力,否则将难以维持,有摇摆不定。◆ 内化——从内心深处接受他人观点,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是最稳固的、不易转化。◇ 一般而言,态度形成遵循这三个阶段,开始多是服从...

  • 社会态度的层次与方向社会态度是个多层次的心理结构 1.社会定势的层次◆四个层次,第一为基本固定定势——个体对外界情境的直接反应;第二层次——调节日常生活行为;第三层次——调节个体某些行为系统;第四——最高层次,调节行为的整体性◆ 知、情、意三因素在社会定势的最高层次中的地位不一,比重不同。2、社会态度的层次性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1)皮埃尔:态度与行为不一致?T.Lapiere, ...

  • 社会态度及其改变一.态度的定义与分析1.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因素组成的、持久的的个人的内在结构,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的中介。即一种准备状态。二.态度的特征 奥尔波特――态度个体意识和神经系统的某种态度;表示准备反应;是有组织的系统;是以过去经验为基础的;对行为产生指导与动力。三.态度的功能1.态度的认知功能——选择接受有利的信息;2.态度的情绪功能——带来满足或失望感;3.态度的动机功能—...

  • 反社会行为——侵 犯一、定义◆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攻击或攻击行为)◆构成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1 伤害行动;实际的和可能的(未遂)2 伤害意图;区别于过失3 社会评价;区别于正当防卫二、对侵犯的解释1、本能论——◆弗洛伊德的早期观点人有两种基本本能:性本能、自我保持本能:使人具有适应现实环境、,趋利避害的变通性。◇两种本能在人身上的作用——人在生/死或爱/恨的经验中,下意识地知道...

  • 社会动机——利他、侵犯(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一、定义——不期待任何奖励或回报的亲社会行为二、亲社会行为的根源1、本能论——(生)威尔逊,白蚁、蜜蜂、鸟类、灵长类动物以自我牺牲换取其他个体与群体生存机会的本能本能论难以用实验研究来证实习得论 2、习得论——多数心理学家的观点:利他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3、社会交换论——人际相互作用:最大奖励,最小付出。4、社会规范论——人类社会最普遍的两种规范:交...

  •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归因定义、分析即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为什么这样做。”二.归因理论1.内部归因(个人倾向归因)与外部归因(情境归因):海德2.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归因:维纳。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是个体分析成败的主要因素。成就动机高的人将成功归于能力强、失败归为不努力;避免失败的人则将成功归于运气好、容易,失败归于无能。3.三度理论:凯利从三个范围来进行归因:客...